王建華主任從2018年8月開始在160平臺發布原創、優質科普,截止目前,已經創作了263篇原創文章,平均每周4篇,用科普記錄臨床心得、解答患者疑惑,王主任筆耕不輟、科普惠人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王主任的文字很樸素,但是字里行間,透露著一位主任的情懷與大愛。
他曾經在一篇科普中說:
我為沒能幫助到他們感到很傷心,但是更為他們的遭遇感到痛心。
而且真誠的祈禱與呼吁:
真的,我真的好希望每個人生病了都能得到及時和有效的治療。
但是就目前的情勢看,糖尿病足的治療的確是難題,治療的科室多,方法雜,截肢率和死亡率高等等。
我希望我們大家能一起努力,改變這種現象,推廣好的治療方法,讓更多患者接受到及時和有效的治療。
魯迅先生說: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
但是卻總有很多醫生,總是在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對他人的不幸悲傷憐憫,并且愿意竭盡所能,去幫助、去安慰、去治愈。
這種精神令人動容,這樣的醫生讓人心生信賴。
今天醫小二也有幸邀請了王主任進行線上專訪,借此將他的科普心得及從醫經驗分享給大家。
1、對您來說,創作科普最有趣/有價值的是什么?
依我的臨床工作來說,創作科普最有價值的就是讓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認識到它的并發癥糖尿病足(爛腳、壞疽)的嚴重性、危害性,以及它的日常護理、日常防范的重要性。
能讓更多的患者很好的避免出現它,如果是實在沒有做好預防,出現了它,能夠讓患者正確的認識它、了解它,避免走彎路,并能及時的采取有效不截肢的方法治療它。
2、您有什么寫作技巧能跟大家分享嗎?比如語言風格、創作思路、排版配圖等?
我認為其中沒有太多的寫作技巧,更多的則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事實闡述完整。
比如講一個案例,可以用他的起因、發展經過、治療方法以及結果等為主線,前后具有連貫性,配上對應的圖片更具有直觀性。
但是切忌抱著為了寫而寫的態度,我們寫科普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大家對所闡述的話題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并對其進行反思。背離了這個主旨,這篇科普就是無用的。
3、您一般在什么時候創作醫學科普?
有時是在午休時間,吃飯時間,周末以及節假日······這個時間不一定的,多數是利用零散的時間來寫。
不過最多的情況,是接診到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患者,感覺很有必要寫一寫讓更多人知道,這時我一口氣就能全篇寫好。
4、醫生工作很忙,創作科普又需要花時間,您平時是怎樣堅持下來的?
作為一名糖尿病足臨床醫生,每天遇到各種各樣的患者,其中絕大多數人因為對糖尿病足不了解,也不知道怎么治療,接受的治療方法不對,走了很多很多的彎路,人越治越嚴重。
可能我們大家對他們所遭受的痛苦難以感同身受,但是作為醫生我個人有深切的體會。每看到一個患者痊愈出院,我的心里就會增加一份成就感和責任感,我想這也是促使我堅持下去的原因之一吧!
5、您對現如今醫生打造個人醫生品牌持有什么觀點?
現在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就是大家生病了去醫院求醫,首先想到的是去三甲醫院,其次是選擇科室,醫生的選擇則被放在最次要的環節。而且,往往優先掛主任醫師或專家級別的醫生,對于自己不了解沒有聽說過的醫生則不愿意去。
為什么會這樣?
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醫生的個人品牌。因此,我個人非常贊成醫生打造自己的個人名片,有了品牌,有了名片,我們就能夠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6、“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對于這種說法您怎么看?
臨床醫療它是一個即普通又不平凡的職業,在臨床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病人,更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意想不到的事件,這則都是需要有一定承受能力的,更要有那份堅持不懈的心來繼續堅持向前走的。
我個人認為,學醫莫要勸,而是要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喜歡與熱愛,也就是對醫學打心眼里喜歡,所以在以后的臨床中遇到再怎么艱難的事也能堅持不懈的向前走,能堅持那顆救人于已之心。
7、您想對160平臺的粉絲說點什么?
160平臺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互聯網醫療交流平臺,多位權威專家在線解答患者各種疑難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患者及時解決看病難、就醫難的問題。